第435章 义军(1 / 2)

剑歌行 七辛海棠 1048 字 10个月前

明岳已经提前北上了。

李扩的小心思,明岳自然是清楚的。

听说了前线的败报之后,明岳便自行出发了。

同行的有洛雪,还有程海等一些北伐老卒。

一行三百多人,日夜兼程的北上。

沿着官道前进,陆续有小股的溃兵被收拢起来。

到了通州的时候,明岳和程海身边已经有了两千多人。

人数多了,行动的速度反而慢了。

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战马,甚至没有粮草,只能一边走,一边向沿途的州县借取。

路过赣州的时候,明岳还遇到了新任的镇守太监刘景。

程海带着人去“借”粮,那些知州、县令,都是老老实实的开仓放粮。

刘景却不同,他居然带着数百士兵,将城里的粮仓围了起来。

刘景自己亲自提了把剑守在粮仓门口,说谁要是想抢粮,就从他尸体上踏过去。

程海等人朝着刘景破口大骂,“死太监”、“阉贼”之类的词满天飞。

刘景气得嘴唇哆嗦,抡起宝剑就要砍人。

狂怒中,刘景听到有人在自己身边说道:“刘公公息怒,义军北上,请行个方便吧。”

随着这个声音,刘景的剑被人拿走了。

刘景茫然转头看着对方。

那是一张还算熟悉的脸,曾经在皇宫中见过几次。

只是那时候的刘景,还不是权倾一方的镇守太监,只能弯腰低头,远远的看一眼就赶紧收回视线。

刘景猛然打了个寒蝉,他脸上瞬间绽放出笑容:“原来是明先生。”

明岳疲倦的点点头:“废话就不多说了,粮食、兵器、骡马、车辆、民夫,能支援前线的东西,尽量多准备些。你有一晚上的时间筹集,明天一早,我和士兵们就出发。”

拍了拍刘景的肩膀,明岳轻声说道:“离开之前,我会亲自写信给陛下,赞扬你的忠贞爱国。”

刘景大喜,连忙让手下的人去准备各种物资。

第二天离开的时候,明岳手下的两千多士兵终于不那么寒酸了。

一路北上,过了汴州之后,士兵们进入了通州。

明岳身边聚集了三千多士兵,其中绝大多数是收拢过来的残兵败将。

按照皇朝律法,逃兵是要受到严惩的。

但明岳将这些逃兵聚拢之后,重新给了他们编制,这些人便摆脱了逃兵的身份。

三千多人,虽然士气不高,但也算是九死一生的老卒了。

听说这支军队的到来,许多百姓来到城门口附近看热闹。

当队形严整的士兵出现在官道上,通州的百姓纷纷欢呼起来,脸上浮现出衷心的喜悦与崇拜。

眼下局势危险,从北面退下来的逃兵很多。

但是逆流而上的官兵,通州百姓还是第一次遇到。

一片欢呼声中,明岳叹息着说道:“再往前,估计要跟燕军交手了,咱们人手还是不够啊。”

程海苦笑:“末将没什么威信,这种事情,还请先生出手。”

明岳郑重的点点头:“不用客气了,事不宜迟,我现在去和州牧大人商量。”

程海默然点点头,目送着明岳朝通州城门快速驰去。

明岳身后,数十名护卫连忙跟上,免得明岳被刺客偷袭。

一行人很快来到通州门口。

百姓们看着骑兵靠拢过来,心里不禁有些恐惧。

喜迎王师,那是好事。

但如果这些兵油子进了城,可就未必是好事了。

前些天就有一支两百多人的溃兵,进入了通州城休息。

结果这些溃兵半夜里偷盗钱财,杀了三十多个百姓之后,逃之夭夭了。

所以州牧陈大人,不许败军入城。

看到骑兵靠近,通州的百姓连忙逃回了城里。

城门也咣当一下关上了。

这处处提防的态度,把程海气得半死。

通州的驻军也吓得半死,生怕那三千多官兵冲过来攻城。

好在明岳来到城门口之后,他让手下的护卫在城外等着,然后孤身步行,前往城守府找州牧大人。

到了城守府,明岳的脸色很焦急,他来到陈州牧面前,沉声把燕军大举来袭的事情说了。

以明岳的估计,最多三天,通州就要被兵临城下了。。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