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趣与专业(1 / 2)

重回高一 北风一线天 1061 字 9个月前

今年高考录取志愿有些让人大跌眼镜。不再追求211,985的名校,以就业为导向。专业第一。导致很多传统名校被低分捡漏。这是好事,也是坏事。对于某些专业来说,即使低分捡漏进去,可能毕业很难,但是有些文科的水专业,即使低分捡漏进去,可能也学的很好。

为什么这样说,是因为李晨姐姐高考那几年,高考录取分本科公费,包分配。专科公费包分配。自费本科,不包分配,自费专科,不包分配。委培本科,回本地,委培专科回本地,包分配。录取分数线自然而然。

没钱的书的孩子大多选择了公费的本科专科。家里有钱,自然花钱读本科,而且读的都是名校本科,比如华东师大之类的,李晨姐姐公费本科读了省城的师范大学,其实自费是可以读北京大学的,但是家里没钱哪,那时都分配工作的,也不在乎是不是名校。能给家里早点挣钱,减轻父母负担才是王道。自费本科堪比公费专科分数线,李晨姐姐的一个高中同学就勇敢地报考了华东师大中文系,自费。本来在高中肯定是考不上本科的,结果她运气好,几乎没人报啊,就上了自费本科,名校。等过了三四年,高校全部并轨,走入市场,再也没有公费那一说了。李晨姐姐那个同学的毕业证书上也不写自费本科了,顺利地就在上海教书。

这让李晨姐姐的很多公费专科委培本科,专科同学唏嘘,因为他们随后经历了国企改革,下岗,再就业。但是,谁家能在九十年代初期一年拿出五六千学费呢。只能羡慕那个同□□气好了。

还有一个上的是对外经贸的日语委培,结果过几年委培取消,这个女生考了上外的研究生,最后顺利留在上海交大当老师了。还嫁给了初恋读公费上海同济的男友。当时这个女生家里举债上的委培本科。但是不得不说,她这一步走对了。

三十年后,时代的变迁,经济的发展,三十年前炙手可热的中转高分段录取,变成了普高考不上才不得不去的无奈选择。以前中专毕业包分配吃国家粮,进银行,各种职能部门,税务局,政府机关,现在中专包分配,去电子厂打工。天差地别。

三十年后,大学生多如狗,不值钱,失业群体最大。上大学只是受教育,没有了干部身份,没有了报到证,因为没有接收单位了。报到证的使命也消失了。

在现行经济下滑情况下,委培公费师范生,医学生,农学生,分数线超高,不得不说,家长的心里和三十年前一样,就业为王。

至于奢侈的心理学,艺术设计,摄影专业,那都是给有钱人家的小孩准备的。金融专业倒退二十年,三十年,绝对是就业王牌。现在,银行业收到网络支付的冲击和高技术自主机器人的冲击,进银行有揽储任务,谁能完成,谁就任行长。你说,这种情况下,穷人家孩子还是不要报考了。揽储伤不起的。

反而是那些国家投资的苦累专业,石油勘探,电力,管道,土木建筑,航海,航空航天变成了香饽饽。高分争抢,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。还有最火的计算机,去大厂,上地很多知名的互联网公司,百度,腾讯,网易,都是拿着百万以上的年薪,十几年刚毕业的本科去百度都是20万,估计现在更贵了。当然十几年前,房价也便宜。

像李晨从事牙医工作,并没有外传的高薪,因为她没有合伙开诊所,开诊所确实挣钱,低于120万都不好意思和人说自己是干牙医的。她丈夫刘力就更是冷门了,物理,基础学科,当老师,是最好的选择了。当老师从来都不是高薪职业,稳定是稳定,但是只是饿不死而已。若想高消费点什么,那基本没戏。所以两人的日子一直过的简朴。也就双减之前两人攒了点课时费,还有老家拆迁款未动,其实也是多亏了刚毕业那会,结果没房子,狠狠心,咬咬牙,贷款买了房子。不然,到现在也没房住,等着单位集资建房,或者经济适用房,那就远了不说,也没得挑。

所以到现在,李晨的丈夫都非常听她的,单就买房子这一项,他就不得不服。有多少不攒钱,不早结婚的同学,最后买房子贵了好几倍。他真是被羡慕了很多次。

现在就业新闻确实不好就业。但是更多的是针对女生。男生新闻还是相对好些。新闻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,女人当男人用,男人当牲口用。人大的新闻专业,全国出名,男生毕业手里攥着七八个offer,电视台,广播电台,政府公务员,新华社,中新社,直到男生选购了,才轮到女生。

女生也别生气,没办法,大环境如此,尤其还被某些女权仙女们给破坏了。挑动男女对立,享受特权,当小三,出卖色相坑害同门,导致的结果就是男领导出差带男下属,住一个房间省钱,能和女下属一个房间吗?不能。前途更重要。女领导也愿意带着男下属,骂几句没问题,还能干活。不似女生娇滴滴。女老师愿意招男学生,能干活,皮实。男导师也愿意要男学生,皮实,扛造,就业率高啊。

与其说大学报专业,不如说国家改变现行教育制度,现行教育制度更有助于女生参加考试,男生在初中中考时就被淘汰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