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八章 朱允炆一天内大起大落(1 / 2)

黄子澄或许是难得一次在朝会之上畅所欲言。

又或许是因为今日里这话题他准备已久了。

这一说起来,可谓是引经据典、妙语连珠,说得一众朝臣拈着胡须、抱着笏板听得津津有味。

朱元璋却听得心中一阵冷笑。

不管黄子澄说得如何花团锦簇、妙语生花,但有一点,是黄子澄始终在坚持的。

那便是全力支持朱允炆上位。

考虑到黄子澄的身份,朱元璋倒也没意外。

正如咱那位大孙子高煜所说,这帮人呐,嘴里说的都是仁义,心里满满的都不过是算计罢了。

说来说去,不还是想给自家捞好处?

朱元璋此刻心中也是在默默感叹。

若是没有高煜出现,或许这会儿咱不说同意,但至少也被这些人说得心动了。

可现在呢?

瞧瞧允炆站在那儿,小脸通红左顾右盼的模样,这是在为他自己骄傲?

还是说咱这个位子真就是你的了?

连高煜都知道,咱的位子,只能咱死了后,靠造反来抢,压根不敢让他爹跟咱对上。

你个小家伙,凭什么觉着,就凭那酸儒几句话,咱就会把一国储君这么重要的事,给轻易交出去?

小家伙,估计你得失望了啊。

朱元璋最后看了朱允炆一眼后,沉声道。

“行了,你们都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。”

“咱的儿子还都活着呢,怎么就要册立太孙了?”

“自古以来,也没有隔代传位的道理!”

朱允炆听到这话,原本红扑扑的小脸,顿时一阵煞白。

而眼中更是阴鹜的闪过了一丝愤恨。

朱允炆的眼神闪得很快,甚至只是偷偷抬头看了一眼便低下头来了。

可他哪里知道,朱元璋全程八成的注意力落在了他身上,刚刚那一幕,已然被朱元璋看在眼里了。

看到刚刚朱允炆那眼神阴鹜、面孔扭曲的模样,朱元璋心中猛然一痛。

这就是自己以前看重的孙子?

这就是自己原本想着托付一国的老朱家未来?

自己难不成是眼瞎了不成?

刚刚那一幕,朱元璋哪里不明白,朱允炆摆明了是在埋怨自己。

可笑的是,平日里朱允炆是以“仁孝”出名的。

而朱元璋以前也一直以为,这孙子跟自己亲近,自己可以慢慢教。

现在看来,哈哈,什么仁孝,什么亲近,都不过是一场戏啊。

咱朱元璋,出生入死多年

,居然被个毛头小子给糊弄了。

想到此处,朱元璋心中一阵悲愤。

仅仅是刚刚那一幕,便让他明白了。

自己这个孙子,心胸狭窄、是非不分,更重要的是,你要是真敢跟咱对上,咱还能高看你一眼。

可你这偷偷摸摸看咱一眼,啥事儿都憋着,只想着装仁孝,将来继承大统的。

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啊!

不过,眼下最热闹的倒不是朱元璋和朱允炆这对爷孙俩了。

他俩之间,无非是老猫逗小鼠,信手而为罢了。

可此刻朝堂之上的文臣们,倒是真的热闹起来了。

一众文臣哪怕没能坐下来细谈,但他们的本能和共同利益,促使他们仅仅对视了一眼,便做下了决定。

于是,一众文官们,前赴后继的,不断站出队列,开始引经据典、谈古论今。

开口国家大义,闭口国之大礼,否则动不动就是国将不国、国本动荡、民心荡漾、朝野不稳……

反正翻过来覆过去,其实就是一个意思。

通过各种方式、各种理由,试图说服说服朱元璋立朱允炆为太孙!

朱允炆此刻整个人已经有些站不稳了。

他的手所在袖袍之中,死死的掐着

自己。

不这么干,朱允炆怕自己会笑出声来。

朱允炆甚至略有些得意和激动的看了上首一眼,却发现面对这满朝盈沸、群情激动的场面,他皇爷爷仿若压根没看到一般。

这让他心中的喜悦不由得一滞。

转而,他又想起了刚刚皇爷爷的那句话了。

“咱的儿子都还在呢,哪有立太孙的道理!”

是啊,儿子还在不能立孙子!

那等哪天咱这个当孙子的上位了,那些当儿子的,也就没必要留着了。

朱允炆冷冷的在心中再次确定了一次将来消藩的必要性。

而后,竖起小耳朵,笑眯眯的听众人夸起自己来了。

朱元璋此刻却觉着整个朝堂之上恶臭扑鼻。

咱原本还想看看,这些文官到底能说出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