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一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(2 / 3)

糜汉 酱油拌历史 2447 字 1个月前

县令长,但不能擅杀而已。

督邮除监督属县官吏之外,还负责惩处所属县内的地方豪强。

中央有诏书涉及督邮属县,则由督邮到县执行。

郡太守也可委托督邮办理各色各样其他事务,例如捕捉辖县人犯等等。

可以说,督邮是太守在郡中的眼睛,对于这样一个要紧的职务,糜旸交给了丁封。

丁封乃是降将,身为降将他要想在汉兴郡中站稳脚跟,只能依靠他。

所以只要糜旸能通过某些事,证明丁奉兄弟乃是真心投效于他。

那么从某种程度来说,丁氏兄弟对糜旸的忠诚度,可能还会在张嶷等人之上。

而这样的身份,是极适合让丁封担任督邮一职的。

同样的糜旸推荐丁奉担任都尉一职,亦是出于这层考量。

都尉一职邓艾暂且不说,孟达与张嶷都很适合。

但是孟达与张嶷都已经执掌一营兵马,若糜旸再将都尉一职交给他们,那么他们手中的职权就太重了。

长久来说,这是对糜旸不利的。

糜旸并非不信任张嶷或者孟达,但信任是情感,制衡是手段,两者缺一不可,才能保持稳定。

不然像曹丕那般,他倒是很信任士族,但他偏偏没有制定制衡士族的手段。

所以后面导致曹魏的大权为士族所夺,这便是前车之鉴。

在任命丁封为督邮之后,糜旸便将吕乂正式任命为功曹。

汉人视功曹,有如国家之丞相。

王充曾将功曹比作雄虎:

「变复之家,谓虎食人者,功曹为女干所致也。其意以为功曹众吏之率,虎亦诸禽之雄也。」

又言:「功曹之官,相国是也。」

功曹「主选署功劳」,一郡人事,几乎尽由功曹,故其实权颇重。

与用人相关,功曹还可议论赏罚。功曹人选得当,可使「郡中女干吏皆自引去」。

而所用功曹不当,则会刻薄下吏,蔽贤宠顽,有如虎之食人。

因之王充曰:「功曹为女干,采渔于吏,故虎食人,以象其意。」

由于功曹执掌重要,因此,太守有事,往往不是委政于郡丞,而是委政于功曹。

郡丞只是名义上的政务二把手,其实一点实权都没有。

在之前吕乂为糜旸筹集粮草之时,糜旸就对吕乂的行政能力颇为满意。

故糜旸心目中的「相国」人选非吕乂莫

属。

太守作为一郡之土皇帝,协助他掌管一郡之政的各位僚属,分别都有着清晰的定位,并且与中央朝廷的官职相对应。

例如都尉对应着太尉、督邮对应着御史大夫、功曹对应着丞相。

虽然在具体上这几个职务之间还有着不少差别,但从主要的功能来说,是相差不远的。

因为由于郡吏由太守征辟任命,所以郡吏对太守,其名分也相当于君臣,比如很多郡吏称太守为「府君」;

很多郡中官吏,称自己的郡为「本朝」,这几乎把郡等同于一个独立的政府。

目前糜旸看似在组建汉兴郡的行政班底,实际上是在组建他的私人班底。

他现在的班底看似不大,人才亦不多。

但以后随着他官职的水涨船高,直至拥有开府的权力了,他今日所组建的班底将会伴着他一步步成长,最后会发展成一个完备的,独立的幕府。

甚至在将来,做到如历史上诸葛亮那般「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」,亦不是难事。

只是在解决完都尉、督邮及功曹的任命之后,主簿一职却让糜旸有些犯难。

主簿一职,为郡太守的行政事务性属官,即后世的办公室主任。

在汉代,主簿一职不如功曹重要,但与其他吏员相比,主簿直接与太守打交道的时候多,郡中的一般事务都要经他处理。

主簿的职责为「匡理政务,拾遗补阙」。

天下大乱以来,主簿的地位渐尊,重要性渐渐与功曹一职平齐。

主簿办公之处称为门下。

若要比较的话,主簿就等于是中央朝廷的尚书令一职。

对于这样既重要又亲密的职位,糜旸最后选择的是他的恩师法正之子法邈。

在法正逝世后,法邈承法正之功劳,被刘备赐爵关内侯。

历史上的法邈官至奉车都尉,汉阳太守,但现在的法邈正在为法正守孝中。

在原身的印象中,因为法正的关系,所以法邈与原身很是亲密。

加上法邈出身名门,他的业务能力是不错的,他的确是最适合担任糜旸主簿的人选。

糜旸之前就曾向刘备上书,希望刘备能夺情让法邈结束守孝,前来汉兴郡辅左他处理政务。

上书早已送往成都,想来不日就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