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九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(2 / 3)

糜汉 酱油拌历史 2201 字 1个月前

于国家来说诸葛亮的这种性格是好处。对刘备来说诸葛亮的这种性格,也可让他高枕无忧,可以安心地做个马上皇帝。

但是对诸葛亮来说,他的这种性格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身体健康。

诸葛亮鬓角间愈发密集的白发便是明证。所以对刘备来说,他现在该担忧的不是梁州可能会发生的动乱,而是诸葛亮的身体健康。

因为就算梁州发生连糜旸都处理不了的动乱,梁州距离益州不远,只要他与诸葛亮还在一日,那么局势都不会太过糜烂。

若不是对诸葛亮的身体有所担忧,刘备之前不会特地下恩旨让诸葛亮在午时进补。

只是刘备知道他的行为始终是治标不治本。若是诸葛亮不改变他的性格的话,那么他的身体健康是只会每况愈下的。

当刘备将心中的担忧说出以后,诸葛亮不禁一愣。他倒是没想到刘备是在担忧这一点。

明白刘备的担忧后,诸葛亮的内心却浮现了浓浓的暖意。只是诸葛亮有自己的看法,诸葛亮对着刘备拱手答道:“陛下教导的是。”

“然天下兵戈未息,华夏上,未重归一统。当此时臣怎么能不竭尽心力,又怎敢有一丝松懈呢?”诸葛亮说这番话的目光真挚,因为这就是他的心里话。

诸葛亮出身名门,这种背景导致他从小到大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。但同时诸葛亮又出身于乱世,乱世之中哪怕是出身名门的诸葛亮,自小也备受离乱之苦。

甚至还有许多不忍言的事,他都亲眼目睹过。正因为这种过往的经历,让诸葛亮在年轻时就立下誓言,势必要成为如管仲、乐毅那般的名臣,辅左明主重新收拾这破碎的山河。

诸葛亮并非不知道过多损耗心力,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。只是相比于天下人的安宁,相比于内心中的志向,他一人的安危荣辱又有何值得在意的呢?

这是诸葛亮的本心,也就是他的这副本心,才会引得后世无数人对他敬仰不已。

见诸葛亮虽然诚恳接受他的教导,但言语之间却并未打算真正接受他的告戒,刘备不禁摇了摇头。

似诸葛亮这种人,他的本心是任何人都无法动摇的。哪怕是身为诸葛亮主公的他。

不过刘备倒也不是全然对这件事全无办法。他毕竟是帝王。刘备举起手中的梁州文书,他对着诸葛亮言道:“将子成的这封文书明告州郡,并且发出明文申斥子成。”诸葛亮听到刘备要发明文申斥糜旸,他感到有些疑惑。

他承认他是想让刘备为糜旸消除隐患,只是申斥的行为未免太过。毕竟从目前的局势来说,糜旸所做的并不算错。

诸葛亮正想对刘备建言,岂不料刘备却伸手阻止诸葛亮意欲进言的举动。

似乎他申斥糜旸的主意已定。刘备让诸葛亮发往梁州的申斥文书的内容是:斥责糜旸身为梁州牧毫无担当,竟然事事上书。

当诸葛亮听到刘备让他明文发往梁州的斥责文书内容是这个后,他顿时明白了刘备的用意。

明文文书,依照常制是要公告天下的。但是当世的老百姓大多是不识字的,所以所谓的明文公告就是给那些士族子弟看的。

帝王对州牧不满,明文发文斥责在以往不是没有过。可是重要的是现在刘备发给糜旸的斥责文书,它的内容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。

当那些益州士族看到这封斥责文书后,他们是会觉得糜旸因为专权擅政引得刘备不喜。

还是会认为刘备是在给糜旸透露一个,明显的政治信号呢?以后无须事事上报。

很明显是后者。而这个政治信号意味着什么,明眼人都知道。对元从系的信任,刘备一直是不遗余力的。

况且诸葛亮还知道刘备有这个举动,除去是向天下人宣告一个政治信号外,还是在用帝王的权力,让他从梁州事务的忧心中抽回心思。

梁州自有糜旸为大汉守着。在明白刘备的两层用意后,诸葛亮的脸上浮现了笑容。

对他的关爱,刘备也一直是无微不至的。刘备见诸葛亮脸上浮现笑容,他便知道诸葛亮全都明白了他的用意。

鱼和水的交流,就是这样不费劲。在处理完这件事后,刘备似是不经意间问起一件事:“近来子龙那里可有消息传来?”当年刘备称帝之后,一向跟随在刘备身边统领亲军的赵云并不在成都中。

那是因为那段时间南中有所不稳。诸葛亮担心南中在刘备称帝的节骨眼捣乱,便建议刘备派赵云去南中镇守。

自赵云领军镇守南中以来,至今也有两年了。而当赵云到达南中之后,正如诸葛亮所预料的那般,南中的些许动乱很快被压制下去。

就算之前曹魏有派使者联系南中的诸异族,那些异族也始终没有异动。

渐渐的,大汉朝廷上下都对南中的戒心没那么强了。听到刘备的询问,诸葛亮答道:“据上次子龙上书已逾数月,在上次子龙的上书中,他言南中一切安稳